5月11日,今天的行程是提恩教堂、登舊市政廳鐘樓、新城區、最後萊特那公園。
早上起來如往常一樣用過早餐後就出發了,先找了一家超市買一把折疊傘189kc,因為我們帶來的那把在新加坡買的雨傘已經壞了,這幾日雖然沒有下什麼大雨,但偶爾也會下一點小雨的,常常拿著一把破傘也是很不舒服的。
對街就是有名的帝國咖啡廳,本來計劃去朝聖一下的,怕一坐下去會消磨很多時間,所以先不去好了,
街頭的一個時鐘簡單又時尚,
去往提恩教堂必須經過火藥塔,這是火藥塔旁邊的市民會館,
會館一樓臨街的牆邊擺滿了戶外咖啡座,
拐角的牆上有一個青銅的看板刻滿了字,上面寫的是什麼當然是看不懂囉,有點無奈,有趣的是看板兩旁各有一個古代帥哥雕像,
一大早咖啡座就坐了很多客人,而且大多數是西方人,悠閒的享受著美好的第一餐,而一旁忙著趕路是卻是東方面孔,東西方的生活方式立馬產生了鮮明的對比
接著穿過火藥塔來到采萊特納街,這一條是通往老城區的古老街道,也是當年的國王加冕之道,
街邊這一家玩具佈置得非常華麗,一下子就把弟弟勾了進去,很有趣的是這間玩具店取名為童話有限公司 Pohádka ,店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木製玩具,有傳統的捷克機械與動力玩具、指套故事娃娃、搖搖木馬,木製小屋和傢具、提線小木偶、木製餐具、模型汽車、船隻、飛機和氣球、飛翔的鳥兒,木製拼圖.........和其他培養孩子靈巧、敏捷性與想像力的玩具。
這裡包含了屬於捷克境內的各式玩具,這裡不僅只是一間玩具店,更如同一個提昇孩童育樂文化,以及保存原創精神的小型木製玩具博物館。由於店裡面是不能拍照的,所以只用文字描述一下了。
上午的采萊特納街還蠻多遊客的,左邊那家店就是昨天在那裡大逛特逛的創意小店PYLONES。
施瓦洛奇水晶店的門前擠滿了人,
這一個兩個三個拿著雨傘的大概是招攬布拉格「城市之旅CITY TOUR」的人員,這是前往布拉格附近幾處熱門景點如庫特納霍拉城鎮、卡爾斯坦城堡等一日遊的旅行團。參加了他們的行程就不須煩惱交通與景點資訊,不僅會有專車接送,而且還有英文導遊,會在最精省的時間內帶人經歷一次獨特的旅行。
當時也不知道他們是做什麼的,這是回來後查了資料才了解的。
舊城廣場同樣也是很多遊客,一堆一堆的圍在一起,大概是約在這裡集合,然後再一起出發的小團體吧,
舊城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物就是提恩教堂,也可說是布拉格的地標,歌特式的造型,黑色的外牆,直沖天際的高度,在一片紅瓦建築中如鶴立雞群般的存在,
尤其是兩座高達80公尺的尖塔,如黑色的火焰,直指天際,頂端裝飾著純金的圓棒,
兩座塔樓之間的山形牆上,裝飾著閃閃發光的純金聖母雕像,兩旁還有很多長得像玉米棒的小尖塔,外牆有著繁複的紋樣,這些都是歌式建築的特點,
提恩教堂的前身建於1135年,為羅馬式建築風格;1365年,主持修建過聖維特大教堂的彼得·帕勒將這座教堂改為哥德式雙塔建築。
這座教堂的原名是提恩(國稅局)前的聖母瑪麗亞教堂。 15世紀至17世紀初期提恩教堂扮演布拉格宗教改革的重要角色,是胡斯派的主要聚集場所。
1020年之後,教堂外觀與祭壇的裝飾都增添不少巴洛克色彩,包括許多著名耶穌雕塑與繪畫。提恩教堂前的米色建築是提恩學校,當初承襲巴黎的學校制度,是一所非常國際化的學校。而在建築方面,一樓的拱形迴廊是典型哥德式建築, 而房屋正面的裝飾、屋頂前階梯狀的山牆又充分表現波西米亞文藝復興式的特色。提恩學院現在成為面對著舊城廣場的餐廳及咖啡館,戶外的露天咖啡座總是坐滿了觀光客,是欣賞舊城廣場不錯的位置。在提恩教堂後方有一座中庭,原本是當作外國商人或來訪者的宿舍使用,但隨著布拉格觀光產業的發達,該處中庭已經轉作餐廳、商店等用途,而成為了一個遊客喜愛的熱門景點。
我們從臨街的拱門走進提恩教堂,提恩教堂不用買門票,但是進入內部是不能拍照的,我們繞了一圈,最後買了2張明信片以作紀念,所以以上是翻拍自明信片,而下面這些照片是摘自綱路。
提恩教堂的建築結構是哥特式的,內部的穹頂本來是哥德式的,1679年穹頂被大火燒掉,就以早期巴洛克風格重建了,天頂畫為新巴洛克式的。
中殿兩邊有著直立的柱子、側廊是網狀拱頂,兩旁是簡單的花窗,內部裝飾是巴洛克式的,每個柱子前都有一個小祭壇,非常華麗,金碧輝煌。高大的玻璃窗帶進了大量的光線,使得教堂的內非常明亮。
沿著中間的走道往前走,
走道的最東面是莊嚴的主祭壇,早期巴洛克式風格,建於17世紀上半葉,裝飾著精美的鍍金的雕塑,金碧輝煌,華麗無比。
在壁架上方的圖片之間放置著一個舊城區的標誌,
主要的一幅「聖母昇天」的油畫是捷克著名的巴洛克畫家Karel Skreta所畫,而周邊有一幅較小的畫是「聖三一」。
側廊的每一根柱子上都安置了一個華麗的巴洛克式祭壇,
而每個祭壇的主題也大都與聖母有關,
每個祭壇的造型都類似,都有三層雕像和兩層油畫,
這一幅主要畫了聖母瑪麗亞和聖約瑟夫在聖西蒙的面前。
在北側第二根柱子前面有一個石製的華蓋,是由Matej Rejsek於1493年建造,就建造在米蘭多拉的盧西亞諾·奧古斯托主教Luciano Augusto of Mirandola的墳墓的上面,
而且在聖像上刻有聖維特,圣西格蒙德,聖沃爾夫岡和聖諾伯特的小雕像。這是教堂僅存的五件哥特式作品之一。
這座管風是布拉格最古老的管風琴,由Heinrich Mundt製造於1673年,是17世紀歐洲管風琴的傑出代表。
我們在教堂中繞了一圈,發現有一個區域是提供信眾點蠟燭的,大概付12克郎就可以在裡面點一根蠟燭,我們不太懂,所以就沒有輕易償試。
最後走到大門口,遇到一個人,向我們推銷另一個教堂的音樂會的門票,說是那個教堂的吊燈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非常值得一看,又說要給我們學生票的價格,真的是盛情難卻,可是想到明天就離開巴拉格,晚上還要整理行李,實在沒有時間再去聽音樂了。
最後,再補充一下,提恩教堂北側的門,由彼得‧帕爾萊勒設計,典型的哥特式大門,層層疊疊的拱門上有著繁複的雕刻,
門楣上浮雕也是彼得‧帕爾萊勒所製,描繪的是耶穌受難的三個場景,雕刻著聖經的故事,上方的正中間是天父,左邊是天堂,右邊是地獄,下方的中間是耶穌被釘十字架,左邊是耶穌被是鞭刑,,右邊是被荆棘加冕。拱門左上方是波米亞的徽章,右上方是羅馬帝國的徽章。
這就是提恩教堂,布拉格舊城廣場最主要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