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來到音樂之都維也納,那麼有一項行程是一定要的,那就是听一場音樂會或歌劇,用聽音樂來感受一下維也納的音樂之魂。
行前做了一點功課,對於觀光客來說有三種選擇比較適合:
一、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聽歌劇,而且可以用很便宜的3至4歐元買到站票,每天都有。
二、霍夫堡皇宮的小禮拜堂在每周日的彌撒,有維也納少年合唱團獻唱(除了暑假期間),需要事先以Fax、E-mail、寫信直接申請參加望彌撒,缺點是需要參加完冗長的彌撒儀式,可能有點無聊。
三、預約金色大廳的參觀行程。
當然也可以買票去任何一個音樂廳,正正式式的聽一場音樂,可是對於一個自由行的旅人來說,不可能帶著正式服裝高跟鞋到處旅行的,所以我們選擇了最簡單可行的第一方案。
(此照片摘自官綱)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Wiener Staatsoper 與義大利米蘭斯卡拉劇院 La Scala、法國巴黎加尼葉歌劇院 Opéra Garnier (Opéra de Paris) 並稱「歐洲三大歌劇院」。
歌劇院位於維也納城南北的中軸幹道克恩滕大街和環城大道的交界處,是1860年代使用環城大道新生土地建設的弘偉建築之一,用以替代當時已嫌侷窄的霍夫堡宮皇家劇場;1869年落成開幕時的首場演出戲碼是莫扎特的「唐‧喬萬尼Don Giovanni」。
然而最初的新浪漫主義建築形式曾經受輿論的嚴厲批評,認為與維也納的城市風格不搭調。二戰期間,歌劇院遭盟軍轟炸損毀,1950年代,奧國政府重建歌劇院,改成現今的新文藝復興的風格。
如今歌劇院的外型非常的華麗而隆重,正面兩層拱廊,二樓的每一個拱門中都有一個著名音樂家的雕塑,可惜我們當時去的時候正在維護,整面的立面都圍著作業架,無法一睹其風采,只能從官綱的圖片來欣賞。
(此照片摘自Google map)
話說,我們離開聖方濟教堂又搭地鐵回到卡爾廣場站,由地下街往歌劇院出口走,沿途有不少商店,背景放著歌劇的音樂,還有一些學生在擺攤演奏音樂,還沒有走到歌劇院就已經有音樂的氛圍了。
這是歌劇院大廳的的正門。
(此照片摘自Google map)
開演的時間已經非常接近了,我們從旁邊的側門進入大廳,這時大廳中有很多盛裝的人們,正準備入場,男的是西裝套裝,女的是長裙高跟鞋,甚至還有一位穿和服的女士。一來因為時間很趕,我們還沒有買好票,二來因為禮貌,所以當時沒有拍到現場的照片。其實像這樣盛裝來參加音樂會,真是我最喜歡的活動,買了漂亮的衣服總要有場合穿吧。
(此照片摘自Google map)
我們來到大門右手邊的售票處,發現這裡只賣坐票,而且當晚的票也已經全部賣完了,於是弟弟又去問工作人員,原來站票是在另一邊,也就是在進正門左手邊走到底再右轉就會看到,於是我們依指示走,終於買到了站票。
據說站票共約570張,僅分區,位置先搶先贏,是在開場前80-90分鐘開賣,大概開演前120分鐘就會有人開始排隊,希望占到好的位置就要早點排隊,買好票差不多就可以先去占位子了,而佔位的方式是用圍巾、絲巾綁在欄杆上。
(此照片摘自Google map)
這是正面的樓梯,只有買坐票穿正裝的觀眾才能從這裡入場,
(此照片摘自Google map)
而我們買站票的只能從旁邊的側門進入,也看不懂票面上的字,只交給工作人員,按指示去到我們的區域,看了完全傻眼,因為太接近開演時間,我們買到了最差的票,3F站票3€ Balkonstehplatz ,視野最差很斜,而且所有的位罝都已經被占滿了,只有一兩個看不到舞台的位置,枉費我還帶了兩條絲巾,完全用不上。可是想到只花3歐元就能聽到世界一流的歌劇,再艱難一點也是值得的,於是先去寄放處寄放包包,這樣相機就不在身邊了,只有手機帶著,但開演的時候也是不能拍照的。
上演的劇目是Samson et Dallial,這是改編自《聖經·舊約·士師記》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中有關希伯萊英雄參孫的故事,是一部由法國作曲家聖桑創作的大型歌劇,於1877年在德國首次公演。這部歌劇是聖桑唯一一部仍作常規演出的劇目,其中兩首旋律優美情感動人的詠嘆調,「春到人間」和「輕輕喚醒我的心」,是女中音演出的經典曲目。
這個故事是說以色列但支派的參孫在上帝帶有能力的應許中出生,並在上帝的眷顧下成長,他擁有上帝所賜超人的力氣,他就用這力量帶領以色列人對抗非利士人,利用各種機會制伏他們,曾有一次,他用一塊未乾的驢腮骨,擊殺一千個敵人。參孫是打不到的,他統治以色列將近二十年,他年老的時候再次愛上了一個非利士女子大利拉,非利士人剩機威脅大利拉要找出參孫力量的來源。大利拉對參孫百般奉承,想要套出參孫的秘密,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被參孫騙過了,日復一日,這樣的詭計反覆再三的發生。參孫用各種荒誕的故事來哄騙大利拉,但是最後他被大利拉磨得失去了耐性,終於對大利拉說了真話。大利拉在參孫熟睡時剪去了他的頭髮,使他失去了力量。於是非利士人抓住了他,剜去了他的雙眼,將他扔到迦薩的磨坊里磨玉米。失去了光明的參孫終於為自已的魯莽行為懺悔,與耶和華和好。他的頭髮在囚禁期間又漸漸長了出來。但非利人因為勝利而得意忘形,沒想到這個微不足道的細節,他們開起了慶祝會,把參孫帶到神廟百般羞辱。此時參孫向上帝懺悔,求上帝再賜給他力量;他就抱住廟中兩根主要支柱,身體盡力往前傾,結果神廟倒塌,壓死了3,000多人,參孫自己也犧牲了。
而這次演出,則是用現代劇來呈現,第一幕是描述了參孫帶領被壓迫的人們反抗惡勢力,並取得了勝利。大段的歌舞表演,充滿著受壓迫而反抗的張力,很有看頭。
接著是幕間休息,我們趕緊回到寄衣處拿了相機來拍照,
這是劇場一角,舞台用一張大幕來遮擋,
屋頂上是一座巨大的華麗的吊燈,一氣呵成,非常壯觀,
舞台前的樂池和正面的座區這時間都空了,人們都到休息的大廳去喝酒交流去了。
劇場全景,紅金兩色裝點得華麗而又壯重。
乘著座位區沒有人我們到下面拍了幾張照片留念。
從這張照片還可以看到後面的站位區的欄桿上還綁著絲巾,
接著又到三樓外面的走廊拍照,
千里迢迢來到這個音樂的殿堂,一定要多拍一些照片了。
正對大門的樓梯是一個挑高的空間,新文藝復興的風格,有著嚴謹的對稱,同時又有著繁複的裝飾,從樓上拍下面的樓梯,可看到身著華服的紳士淑女們上上下下的,
這是正對著大門的樓梯,
挑高的穹頂,裝飾華麗而精致,每個角落都有對稱的圖案,
每個角落都完美,這是三樓正面的壁畫,
從三樓的正面走廊向下看可以看到下面T型的樓梯,鋪著綠色的地毯,華服的人們三三兩兩的交談,
兩樓的走廊同樣的也是華麗又精緻,燈光下顯得富麗堂皇。
從側面看三樓正面的壁畫,
三樓的側面走廊,
這是三樓走廊的正面和側面,
長長的走廊,充分表現出新文藝復興的風格,滿滿的對稱的幾何圖案和精緻的紋樣。
幕闣休息結束,我們又回到了劇場里,繼續欣賞歌劇的第二幕,這時候站票位置的觀眾已經少了很多,可以從容的站著欣賞舞台上的表演,
第二幕描述的是大利亞和參孫的交往,以及大利亞的父親對大利亞的逼迫,最後參孫在大利亞的懷中睡著了,被大利亞剪去了頭髮而束手就擒,出場的只有三個人物,大段的對唱,雖然听不懂,但是座席上方有吊著一些熒幕,顯示了唱詞,並且還有英、法、德等多種語言可以選擇,當然並沒有中文的,看著字幕上不斷出現的Samson和Love等字母,聽著如行雲流水般的大段的咏唱,不禁沉醉在這優美的音律中了。
第二幕結束的時候,本來想要離開的,弟弟卻聽上了興趣,於是我們又繼續欣賞第三幕,這時站票的觀眾又少了一些,我們得以有一個好的角度看到大部分的舞台。
第三幕描述了失去了力量的參孫被剌瞎了雙眼,受盡折磨,被百般侮辱,由大段的群舞來表現,最後他長出了頭髮,回複了神力,撞倒了神殿的柱子,與壞人同歸於盡。
演出結束,正是散場的時候,現在我們這些站票的觀眾也可以走正面的樓梯出場了,我們到寄放處取了包包,拿了相機到處逛拍。
正面右側,牆上有可愛的浮雕,樓梯的轉角柱子上有雕塑,
劇場正面的牆壁,
三樓的走廊,
樓梯的周圍有四尊雕塑,給這個空間增加了藝術的氛圍,
一樓至三樓挑高的空間使歌劇院顯得非常高大雄偉,
華麗的穹頂,
身著華服的人們三三倆倆的踩著地毯迤怩而下,
看起來都是有錢的中老年人
高高在上的女神端壯又美麗,含笑的看著人們,
每個穹頂都描繪著精緻的圖案,
站在正面的門洞中,等待著人潮慢慢退去,好拍一些純純的場景,
華麗的空間佈置了多尊女神的雕塑,
這是兩樓走廊正面的三尊雕塑,每個拱門下面擺著一尊,
二樓的拱門和三樓的走廊和屋頂一氣呵成,氣勢磅薄,
燈座和柱子也是華麗又精緻,
終於拍到了沒有別人的照片,留下了難得的照片,
這時還有好心的太太要來幫我們合影,我們還是婉拒了。
歌劇外面的走廊,一輛輛的豪車開到正門前接走尊貴的客人,
夜色中的歌劇院,
歌劇院側面廣場的噴泉,
廣場上散場的觀眾似乎仍然意尤未盡,
廣場上的現代派雕塑。
這就是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華麗而又隆重的音樂殿堂,不僅有著偉大的建筑,而且天天有完美的演出。我們到維也納的第一個晚上,就領略了這個城市的音樂魅力。
據說,每年底維也納全城都在瘋華爾滋舞會的時候 這裡例行舉辦的「維也納歌劇院舞會」,男女賓客皆需穿古典禮服,爭奇鬥豔。且許多豪門子女還會像古代王子公主般的坐古式馬車到場,堅持要呈現傳統宮廷舞會的奢華原貌,想起來真是令人神往啊!